蟑螂(學名:Blattodea,英文稱cockroach)是一種常見昆蟲,古稱蜚蠊。因蟑螂是多種病菌的重要傳播媒介,世界各國政府的政策中,蟑螂被視為一種對人類生存十分有害,並必須消滅之的害蟲來對待。但亦有人宣稱蟑螂其實是一種很愛清潔的昆蟲,專門清除環境中的垃圾,日常家居中出現蟑螂其實是環境素質惡化的警號。假若居住環境清潔,蟑螂沒有生存的空間,就不會停留。

在漢語各地方言蟑螂有其特殊稱呼。例如中國湖北叫它作『灶馬子』,川渝兩地稱「偷油婆」,粵語稱「gaat6 zaat6」(漢字原作甴曱,但因「曱」與「甲」在字形比較接近,而甲「gaat3」與「gaat6」發音也很相近,因此「曱甴」這個誤寫比較流行)、臺灣及中國閩南地區稱為「ka-cho-ah」(譯作虼蚱、虼蠽、膠蚻或蟉蠽)。兩地稱呼相音近,可能同承自古越語。香港亦稱之為「小強」。因周星馳在電影《唐伯虎點秋香》一幕訛稱蟑螂是自己的朋友「小強」;後來電視劇《男親女愛》(黃子華、鄭裕玲主演)的男主角亦稱自己的蟑螂寵物為「小強」,令此稱呼街知巷聞。


現在的分類學者將蟑螂分成3500種左右,其中有50種是害蟲。
居家常見蟑螂
A. 德國姬蠊
B. 美洲蜚蠊
C. 澳洲蜚蠊
D&E. 東方蜚蠊 (♀ & ♂)

* 美洲蜚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
* 德國姬蠊 Blattella germanica
* 澳洲蜚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
* 棕色蜚蠊 Periplaneta brunnea

生物學和醫學

蟑螂的身體上帶有大量的病菌,也是哮喘病或其他過敏反應的過敏源。

蟑螂的生命力十分頑強,由於中樞神經不在頭部,蟑螂被去除頭部後可以活很長時間,但是最終會被渴死。

蟑螂的天敵是蜘蛛、蠍子、蜈蚣、螞蟻、蟾蜍、蜥蜴等。有一鳥類:俗名Cucarachero(學名Troglodytes audax),也會捕食蟑螂。另外,貓、猴子及老鼠也會捕食蟑螂,是蟑螂的天敵。

牠們在生態上屬於清除者的角色,亦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。其卵在澳洲、泰國、日本及美國都被認為是高蛋白食品;在中醫藥的角度上,則被認為有利尿的功能。這種動物亦經常被用作實驗的材料。

蟑螂的生活史及脫皮次數

蟑螂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,在美國東部,平均一間房子可以有1000隻以上,而一對德國蟑螂,一年可繁殖成為十萬隻後代。平常其卵在卵莢內需要15天才能孵化出來,剛剛孵化的蟑螂是乳白色的無翅若蟲。若蟲取食不久,因昆蟲是外骨骼的動物,要長大就必須要脫皮,一齡若蟲大概1至2星期後再行第二次脫皮,等到第3次或者4次脫皮以後,就可以看見翅芽,但要達到性成熟之成蟲階段,平均德國蟑螂都要經過6-7次脫皮。而美���蟑螂則要脫皮10-12次才行。蟑螂的生長、脫皮次數和氣候因子、食物的獲得,有著密切的關係,一般德國蟑螂可在2-3個月內完成生活週期,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或稱漸進變態的昆蟲。

昆蟲學家發現12種蟑螂可以靠漿糊活一個星期,美國蟑螂光喝水可以活一個月,若什麼都沒有可以活三個星期[1]。

另外,蟑螂亦可以閉氣達45分鐘。亦可以減慢心跳,降低新陳代謝以延長生命。

一般常說,如果地球人使用核子武器自相殘殺以至人類滅絕的話,蟑螂會是唯一存活在地球上的的生物。此說法不完全正確,雖然蟑螂比起其他脊椎類生物有較高的抗輻射性,輻射致命劑量比人類高出六至十五倍不等,然而果蠅的抗輻射性比蟑螂更加高。 [2] 蟑螂的高抗輻射性相信是與細胞週期有關。輻射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會造成較大的傷害。蟑螂只會在蛻皮的時候進行細胞分裂,而一個星期之內最多只蛻皮一次。蛻皮大概需要四十八小時完成。期間若有輻射侵襲,蟑螂的細胞將會受到影響,但並不是所有蟑螂於同一時間蛻皮。即是說可能有部分蟑螂不受輻射影響,除非在下一次蛻皮的時候遭受輻射塵的侵襲,生存率仍然比人類高出很多。 [3]

對付蟑螂的各種辦法

(請參照"參考資料")

參考資料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8%9F%91%E8%9E%82&variant=zh-tw
文章來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905170641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周珊紫 的頭像
    周珊紫

    ramona05的部落格

    周珊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